進入春季,有一些朋友常會有全身乏力、疲倦、甚至失眠心煩、口舌生瘡等癥狀,有的人以為自己是上火了,吃了一堆降火藥都不見好!這都是因為身體有濕而引起的。
春季氣候多變,常常讓人忽視了“濕氣”的存在,然而,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人,反而春天氣候多變,都是因為濕氣纏身引起的!
為什么會濕氣重?有兩種說法:一是外濕,春季的雨水多,空氣比較潮濕,容易導致人體外濕氣;二是內濕,這是因為體內脾虛造成的。
且在春季的季節,人們除了貪圖冷氣,還酷愛冷飲、涼菜,一杯冰鎮啤酒下肚,從里到外都透著涼快勁兒。殊不知,為貪圖這“涼快”,已將濕邪深埋在體內,成為困擾健康的一大隱患。
古話說:“千寒易除,一濕難去。濕性黏濁,如油入面?!睗裥安蝗?,吃再多的補品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,隔山打牛。去濕氣邪毒,刻不容緩!
通過食療的方法,對體濕,肥胖,皮膚暗黃等癥狀都有很好的效果!他的方子是根據中醫書籍《神農本草經》、《本草綱目》、《食療本草》等資料研制出的,對祛濕的效果真的很好!
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有遇到春季濕氣重的問題,今天就把秘方分享給大家!
材 料:紅豆、薏仁、葡萄糖、蕎麥、紫山藥、枸杞、紅糖、白扁豆、茯苓、蓮子
做 法:
1、全部材料洗凈,先大火煮沸,然后關火燜30-60分鐘。
2、再開大火煮沸,加入冰糖煮30分鐘,關火。
非常適宜身體有異味、口臭長口瘡、心氣虛、痰多咳嗽、腹痛腹 瀉、胃火陰虛、惡心嘔吐、壓力大、有疲倦感的人。
尤其是對飲食不節、運動少、常熬夜、脾虛濕盛、下身浮腫肥胖、腹易脹氣、有小肚子的人群,更應該吃。紅豆薏米粉是春季祛濕排毒的利器,更是女人必備的纖體潤膚美容食品!
承山穴是比較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穴位。它在足太陽膀胱經上,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,所以,刺激它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,排出人體濕氣。
大多數人,只要輕輕一按承山穴,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,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;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后,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,這就是膀胱經的陽氣在起作用了,身上的濕邪,正隨著上升的陽氣向外發散。所以濕熱體質者一定要注意記住這一保健大穴,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。
關元穴:位于臍下3寸,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。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、補腎固精等功效。
命門穴:位于人體背后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,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,為元氣"住宿"的地方。
中脘穴:位于腹部正中線,臍上4寸處,相當于五指寬度。用艾條灸20~30分鐘,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。
足三里穴:外膝下3寸,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。
豐隆穴:小腿外側的中點,肌肉較鼓起的地方,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。
解溪穴:腳背、踝關節活動的凹點。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,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。
在濕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。比如,涼拌食品,冷飲。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,因為“甜膩化濕”。
生冷食物、冰品或是涼性蔬菜,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,不易無限量食用。如生菜沙拉、西瓜、大白菜、苦瓜等,在烹調時加入蔥、姜,降低蔬菜寒涼性質。酒助濕邪,酒精少碰為好。
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、蓋潮濕的被子,被子(墊絮)要經常曬。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,別讓水分濕氣包裹你的身體(淋雨后要及時換上干衣服)
一到春天,有些人吃冷飲毫無節制,寒氣也隨之進入體內。寒傷脾,輕則腹痛、腹瀉,重則惡心嘔吐。
空調吹出的冷風為外寒,也對脾胃不利。
裸露腰腹會讓神闕穴和命門穴這兩個重要穴位受到寒邪侵襲,不僅傷脾胃,還會傷腎、傷骨頭。
涼茶不宜長期飲用,月經期女性、準媽媽、產婦、幼兒都不宜多飲。
一到春天,很多人胃口不好,不愛吃主食。如果胃口差,可適當吃開胃的食物。
涼菜偏涼,生吃不容易消化,都傷害脾胃。
吃太多麻辣口味的食物會刺激口腔、食道和胃的黏膜,容易引起胃火,長口瘡。
酒精同樣會刺激胃黏膜,還會增加肝臟的負擔,對脾胃極為不利。
如果經常饑一頓飽一頓、邊走邊吃或吃飯中談事,時間長了必然導致脾胃虛弱,容易患上胃炎、胃潰瘍等疾病。
熬夜傷陰,容易引起陰虛、氣虛,不僅傷害脾胃,五臟都很受傷。要想養生,必須睡好“子午覺”,即晚上睡覺不能晚于11點,中午再睡半個小時,才有益于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