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歷史源遠流長,它是中國醫藥文化的重要一部分,遍及世界各地為人類推崇傳承,艾灸療法如同大自然母親,守護著時代更迭和人類文明。
艾灸是一種自然法則!
艾灸的過程,蘊藏著“天地人、身心靈、精氣神”的自然法則。艾灸將自然之陽氣通過艾火尋經,層層注入身體,祛除外邪,溫熏暖身。
一年當中不同節氣養藏不同,艾灸配穴不同,對身體的作用效果就不同。
如即將到來的三伏,陽氣盛的時候實施的“三伏灸”,進行“冬病夏治”,存在科學的調理依據。
品艾灸道的節氣灸,也是反應中醫“天人相應”理論關鍵。人與自然相應,人體內在的陰陽自然也要受到自然界陰陽消長變化的影響。此時利用艾灸平衡機體陰陽,就會達到養生之效。
一日當中身體陰陽興衰不同,艾灸之法自然就不同。
一日中是人精氣神旺的時候,能戰勝病邪。因此這也是一天中適合艾灸的時間,在午時(中午11—1點)前后。
這段時間人體與自然的陽氣逐漸轉旺,并在正午的時候達到頂點,此時通過艾灸調理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,就如同夏季三伏天做艾灸一樣,補益的效果很好。
不過,艾灸的具體時間應該是因人而異的,需要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和調理的癥狀的不同而定。比如調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—11點做;調理心臟功能,養心的話在中午11—1點做。
古人養生艾灸時間是非常有講究的,順應自然規律,一天當中,早上人和大自然的陽氣升發,到中午午時較旺,而后逐漸減退。
因此,需要補益陽氣的人群可以在上午時段進行艾灸,如果在晚上補益陽氣進行艾灸,可能造成夜晚陽不入陰而引起失眠。晚上可以艾灸滋陰。
艾灸不應該只“艾灸”,而是一種修行!
艾灸是一種修行,也是一種文化,是施灸者和受灸者共同的修行。在艾灸時施灸者和受灸者通過艾火溫熏達到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,共同達到修行養生的境界。